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专题 > 防诈骗 正文

“互换特产”火了 是新型诈骗还是新型社交?

时间:2023-08-29

  最近,互联网各大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了“互换特产”的风潮,就是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本质上是一种线上陌生人社交衍生出的新模式。有很多网友晒出了成功案例,也有网友曝光自己的受骗经历。8月23日,有网友向记者爆料,她向网友寄去几百元的特产,最后只收到两包纸巾,也有网友称刚寄出东西就被对方拉黑。

网友寄去几百元特产收到对方两包纸巾

  雅琦是四川巴中人,目前居住在成都,她最开始在某平台上看到了互换帖子,于是给博主留言,希望互换特产。对方同意了,并与雅琦交换了联系方式和地址,雅琦也开始准备特产。

  “这是我寄给他的四川香肠,加上运费150元。给他寄过去后,就被拉黑了。”雅琦晒出她寄过去的特产照片并告诉记者,对方最开始说会寄酒过来,雅琦虽然表示过自己不想要酒,但是怕对方觉得四川人“不耿直”,索性也没管了。直到被拉黑,才醒悟过来被骗了,随后还得知此人已经骗了很多网友。

  吴女士来自广东潮汕,她和雅琦被同一个人“空手套白狼”。吴女士表示她花费380元寄去了潮汕牛肉丸,但对方最后寄过来两包纸巾,这让吴女士难以接受。“报警都不管用,这只是道德问题,他没有犯法。”吴女士说,她第一次进行特产互换就被骗,暂时也不敢再进行互换了。

  吴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开被骗的就有8人,其中有一半的人是寄出特产就被拉黑。

  特产互换一般都是本着平等交换的原则,一些交换双方都会提前商量好总价,然后按照这个价格采购。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除了被骗的,还有一些网友发帖称自己精心准备了很多特产,对方却草草了事。在社交平台上,因为交换不成功,也会导致网友对地域进行攻击。

  即便是有很多被骗案例,但同样也有很多成功的交换。雅琦告诉记者,她第一次被骗了,虽然很伤心,但她又和一个北京的网友交换了特产,对方寄来了很多特色糕点,口味多,很用心。“我认为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骗子是少数。有机会我还会进行交换。”

律师:

如达到一定金额可能涉嫌诈骗

  那么,在“互换特产”该如何“避坑”,一旦被骗又该如何维权呢?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对记者称,在“互换特产”中,双方交换虽属于个人行为,但某一方行为人对多人实施了同样的欺骗行为,且达到了“金额较大”的程度,此举可能涉嫌诈骗罪,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或是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还可能涉嫌其他的刑事犯罪。

  付建分析称,在“互换特产”中,若被骗标的额较小,当事人可与对方沟通,要求其履行交换约定或者赔偿损失;沟通无果,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其介入调查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投诉无果,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对方的责任,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付建表示,在“互换特产”过程中,一方行为人存在主观恶意,收到特产后立即拉黑删除,以不法占有为目的行为在民事上可能构成欺诈,需要承担退还货物或者赔偿的法律责任。对于金额较大的,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例如上述7位网友若被赵鸽先后多次使用相同手段骗取特产,且价值超过3000元属实,即可达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受骗当事人可以一同报案,合并处理。

  四川雄谟律师事务所袁野律师表示,虽然两两交换属于个人行为,但如果行为人对多人实施了同样的欺骗行为,且达到了“金额较大”的程度,就有可能涉嫌诈骗罪。“如果金额达到了,或者是食品安全出了问题,有可能涉嫌其他的刑事犯罪。”

  此外,袁野建议,网友可以选择一些有信誉、经过验证的特产交换平台进行互换。邮寄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互换双方要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另外,在交换特产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量隐藏个人住所等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综合央视网、极目新闻)

作者:      来源:恩阳融媒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