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正文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间:2022-02-08

核心阅读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政治经济学是有阶级性的。经济思想史上的不同学说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比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学说代表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马尔萨斯的学说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西斯蒙第的学说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等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根本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在未来的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并设想未来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同志先后4次集中研读《资本论》,多次组织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丰富内涵,科学提炼出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范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指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理论武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显示出巨大实践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小康社会目标,着力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到上世纪末,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治理明显改进。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推进创新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创新的整体优势;另一方面,依靠市场的力量推进创新,特别是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着力推进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

着力推进开放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扩大开放。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要素禀赋的变化,党中央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对坚持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着力推进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重视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突出问题,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作者:李义平
  • 来源:人民日报
  • 来源:网络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