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专题 > 防诈骗 正文

眼见未必为实,警惕AI诈骗

时间:2024-01-16

“亲人”突发意外,电话告知急需紧急转钱却连连遭骗;“领导”突然添加好友,言语间关怀备至,最后却骗走钱财……明明与“亲人”“领导”进行了电话沟通或视频连线确认,为何还会被骗呢?

近日,一诈骗分子冒充领导直接骗到巴中民警身上来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民警是怎样与诈骗分子“过招”并识破身份的。

案例  骗子冒充“领导”骗到民警头上

近日,巴中市一县(区)公安局民警突然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当地某书记,刚更换手机号码,重新添加微信好友。

民警将其加为好友后,“书记”直言让民警帮忙办私事,深谙诈骗套路的民警察觉出这其中可能存“猫腻”,本着不掌握确凿证据不罢休的职业精神,陪着骗子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为进一步取得民警信任,“书记”主动要求视频连线。通过视频,对方正是“书记”本人,但多次呼叫“书记”,对方只是摇摇头、眨眨眼,并未说话。随后,对方以信号不好中断了视频聊天。

视频通话期间,民警发现,这是诈骗分子利用领导公示照片,再通过AI换脸技术模拟“书记”的动态人像。而骗子以为民警已“上钩”,于是以不便出面直接给“老首长亲戚”转账为由,让民警用个人账户代转给“老首长亲戚”进行亮资竞标。同时,向民警发来一张虚假的196万元转账成功截图,还“特意”叮嘱查询是否到账。

得到民警“未到账”的答复后,“书记”称因家属操作失误,这笔款项需24小时后才能到账,要求民警先行垫付账款。而民警没有当场拆穿骗子的把戏,继续配合其“表演”。待“书记”将汇款账户发来后,民警立即将该账户冻结,“书记”发现账户被冻结后,便不再与民警联系。

手法  AI诈骗的声音、图像从何而来?

“声音以假乱真,换脸防不胜防!骗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克隆声音,只用一张照片就能演遍亲朋好友,加之精心打造的剧本,让人踩雷!”巴中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伍璐介绍,AI诈骗是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人工智能(AI)仿真技术合成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或公职人员的肖像面容与声音,冒充身份行骗。

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诈骗分子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套路话术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转账、虚拟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信息,并利用视频通话、语音轰炸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受害者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异样,一旦听信诈骗分子的骗术并完成转账,对方便杳无音信。此类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多样、门槛低、辨别难度大,常令公众放松警惕,短时间内造成较大损失。

伍璐介绍,诈骗分子利用公开信息盗取合成人脸与声音,冒充“领导”利用“熟人”骗取信任。诈骗分子利用网络搜索领导照片、会议访谈等途径获取其人脸和声音,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换脸”软件、合成声音软件伪造领导的虚拟形象。

诈骗分子冒充什么领域的领导,就添加什么领域的诈骗目标。骗子在公开信息上去搜索领导所在辖区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并添加其微信。

精准拿捏受害人心理。以领导干部身份不便为由,要求受害人替他转账给别人。当然,为了打消受害人的疑虑,还会用到“钱先转你”这个非常关键的障眼法,即用PS合成一张虚假转账凭证骗取信任。

支招  如何准确识别和预防AI诈骗?

“若面部出现扭曲,则可断定是AI换脸。”伍璐介绍,如果视频通话中发生模糊虚影、画面停顿或皮肤变色等则可断定是AI换脸。面对AI等新型手段的诈骗,要牢记以下几点:

多重验证。在涉及钱款时,可提出与对方本人都知晓的事情辨真伪。如:对亲人提出“我小学在哪儿上学?”“我们家门口的超市有多远?”如对方答非所问,则为假。

保护个人信息。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加大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难度,民众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上,致使受骗概率升高。为避免骗子借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民众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以防止骗子利用AI技术掌握大量个人信息并对人物性格、需求倾向等进行刻画,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

在被实施AI诈骗时,可要求对方做出特定手势或遮挡面部,观察是否自然,延长视频或通话时间;当涉及转账汇款行为时,应多渠道多方核实、查验真伪;此外应当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防止自己或周围的朋友家人上当受骗。

作者:      来源:掌上巴中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