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专题 > 食品安全 正文

关于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穿透式监管的思考

时间:2023-09-15

  假冒伪劣食品穿透式监管是一种综合性监管机制,采用多部门联合作战的方式,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置假冒伪劣食品,以保障公共食品安全。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通过穿透式监管,按照“防风险、追责任、强协作、重共治”工作思路,探索实施“四个三”穿透式监管机制,将有效解决监管能力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社会参与度不高、联管联防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一是建立“四单两函”工作机制。对试点镇全覆盖摸底,摸清食品行业业态分布、主体情况、安全现状,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清单,为开展好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打好基础。采取跨监管片区异地执法方式,组建执法检查组,进行系统性、针对性检查,建立问题线索清单。对问题线索通过送检、来源追溯、风险研判等手段,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判定问题类型,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对问题整改清单中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违法线索移交函;对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发送“问题整改督办函”,确保问题逐项整改销号。通过召开风险研判会、典型案件分析会等,建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重点监管名单,对重点监控名单中的企业不定时开展“回头看”。二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统一设计制作《食品安全追溯清单》,内容涵盖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报告、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地址、联系方式、送货单位等信息,实现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餐饮企业分别建账留存,通过“三账对应”确保产品可追溯、风险可防可控。同时,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加工环节监管、销售环节监管、监督检查环节监管,实现全链条穿透。三是建立义务监督机制。从企业食品配送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会、学校家长委员会、农村基层党组织等领域,选聘社会责任心强、工作水平高的人员,组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义务监督员队伍,以加密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开展监督技巧业务技能培训,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至乡镇、村组。

  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一是建立包保责任机制。将食品生产经营者按规模、业态划分为A、B、C、D四级,分别由市、县、镇、村四级干部包保,建立包保责任清单。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一一对应,实行党政领导包区域、干部包经营户、行业部门包重点经营场所的包保责任体系,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二是建立县镇联动机制。监管部门建立乡镇工作联络群,督促引导包保干部深入食品生产企业、超市、学校食堂、餐饮单位、小食品店等场所开展隐患检查和治理,针对性解决包保干部“何时督导”“督导什么”“如何督导”的疑惑,确保包保干部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通过交流联动,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包保与监管形成合力。三是建立通报约谈问责机制。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向农村地区深扎,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风险处置不当的,实行通报、约谈;对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或者阻碍干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责,导致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造成重大损失的包保干部,实行问责机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一是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建立经信、教科体、公安、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实行双月调度,召开“穿透式”监管联合调度会议。综合企业自查、现场检查、监督抽检、消费投诉及行政处罚信息等情况,分析研判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终端全环节安全风险。对基层食品执法人员,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轮岗锻炼等方式,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科学性。二是建立行刑衔接联惩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增强联勤联动力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覆盖镇村的高风险人员信息、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的预警平台,乡镇派出所做好犯罪信息收录、分析、研判工作,实现对高危人员、犯罪模式等进行风险提示与及时预警,使犯罪治理由人海战术向智能预警转变,提升打击犯罪的精准性,为涉罪案件顺利进入刑事司法程序提供保障。三是建立从业禁止监督机制。加大对农村食品类犯罪的从业禁止适用力度,建立从业禁止人员信息库,与毗邻县区签订《跨区域执法协作框架协议》,开展农村地区的从业禁止专项交叉执法监督检查,做到线索联商、大案联查、执行联办,填堵各地因信息不对称、公开不及时导致的监督漏洞。

  建立社会共治机制。一是建立行业联动机制。推进农村食品行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督促企业自我承诺,定期自检自查,不定期向消费者公布假冒伪劣食品情况,确保农村消费者的知情权。一旦发现存在假冒伪劣食品,行业协会依照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并予以曝光,真正担负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治理的第三方监督责任。二是建立政企合作监管机制。充分发挥部门与企业在监管工作中的各自优势,建立政企联合监管信息平台,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平台信息,进行信息共享。定期召开政企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打假治劣工作进展,分析研究市场动态,交流打假治劣工作经验,挖掘制假售假的源头和窝点。三是建立群防群治机制。对农村食品经营者,通过情景教学、以案说法等培训模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生产加工知识等内容,提升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各村委会利用村广播、公示栏、海报、入户走访、文娱演出、举办假冒伪劣食品展览、发布《假冒伪劣侵权食品问题线索征集公告》等方式,提高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能力,激发群众主动举报活力。

来源:巴中日报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