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开,幸福来之不易
2020年8月28日,在凉山州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们捧着一件件准备外运的苹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产自这里的优质苹果,将跨越1000多公里,送到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上
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里,一段从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搬来的钢梯,见证了“悬崖村”的变迁
脱贫攻坚精神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凉山是四川脱贫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2020年11月17日,随着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四川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深秋,坐落在西昌海河坊的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人气不减。记者走进这个展览馆,追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那些负重前行的身影、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凝聚强大合力 凉山啃下“硬骨头”
跨进展馆,纹样精美的宝瓶、立柱上的索玛花浮雕首先跃入眼帘。索玛花开幸福来,在凉山,花开背后凝聚了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在“众志成城助力凉山”展厅的一个转角处,静静地摆放着一辆蓝色的三轮车。2019年,雷波县小湾村第一书记王业强购买了它,两年时间里,骑着它走村入户,帮助村民运送物资。久而久之,乡亲们亲切地叫它“幸福三轮车”。
“幸福三轮车”只是凉山帮扶干部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凉山脱贫攻坚以来,共有5700余名州外帮扶干部扎根凉山,7万余名州内帮扶干部下沉一线。为了记录这段历史,展馆收录了这些干部的个人信息和帮扶事迹。
张宇曾是凉山州综合帮扶队一员,在扶贫干部大数据库的操作台,他按下自己的掌印,屏幕上立刻出现他的个人信息和工作照片。张宇激动地说:“能参与凉山脱贫攻坚,是我一生的宝贵记忆和精神财富。”
展厅里,还有一块灿若星河的名字墙,8万余名扶贫干部的名字在闪烁。“正是这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帮扶力量助力凉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有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我省还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将国企、民企等多股力量汇聚在一起,通过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强化省内定点扶贫,实现45个深度贫困县全覆盖,助力凉山啃下脱贫的“硬骨头”。
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 “悬崖村”走上幸福路
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展区,一段从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搬来的藤梯,格外醒目。
阿土列尔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上,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悬崖村”。过去,村民进出村子,要攀爬落差达800米的悬崖,孩子们下山读书单程就需要两个多小时……
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悬崖村”。2016年,凉山州、昭觉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00万元,将藤梯换成钢梯。过去的藤梯没有护栏,角度几乎与崖壁垂直,而钢梯的倾斜度只有60度左右,增加了扶手,更方便和安全。
2017年6月30日,通过使用6000根钢管、120吨钢材、近3万人次人力,从山底通往“悬崖村”的2556级钢梯全部竣工。进山货运索道也开通,可以运送300公斤以内的货物上山。同年底,通信铁塔在阿土列尔村特土社建成,盼了10年,“悬崖村”终于实现了通讯信号无缝覆盖。
2018年1月,利用阿土列尔村周边天然的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资源,“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旅游项目启动。后又开通了首条无人机邮路,将“悬崖村”两三个小时的步班邮路缩短为20分钟的“直线升降”。
解决了交通这个首要难题,为阿土列尔村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打开了大门。
2019年,阿土列尔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0年5月,“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陆续搬进位于县城附近的新家。
5年时间里,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悬崖村”正在铺就新时代的幸福路。过去家徒四壁的村民们,在悬崖上的旧址开民宿、做导游,在悬崖下的新家学刺绣、种果树,还搭上了电商直播的快车。
“悬崖村”飞速变化背后,是多重历史机遇交汇的结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共同心愿,在这个大凉山腹地的村落里生根开花;市场的开放、信息的通达、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更多资源和机会涌入偏远乡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接续奋斗再战乡村振兴
西昌阳光学校30余名师生观展后,纷纷在交互装置上为扶贫干部点赞。
“教师队伍也是扶贫的一股力量。”阳光学校老师蒋莉介绍,脱贫攻坚期间,作为巴汝镇河边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学校先后选派39名干部、教师作为帮扶责任人对河边村的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
河边村地处牦牛山脚,四周崇山峻岭,再加上部分贫困户散居在半山腰,只有一条狭窄的“骡马路”用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通过送帮扶资金,送帮扶种苗,送致富信息,组织“以购代捐”、送教下乡等,阳光学校帮助河边村发展产业,不断拓宽村民的脱贫致富路。
“脱贫有多难、凉山就有多拼。”凉山州委老干部局全体职工通过一幅幅照片以及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产业发展的今昔对比,深切感受到凉山深度贫困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攻坚、健康扶贫、特色产业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
凉山州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付荣江感慨:“我们将倍加珍惜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接续力量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为凉山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战场上,没有枪林弹雨,却有流血牺牲。“全州共有38名一线扶贫干部离开了我们。”在一面点着烛光的展柜里,摆放着牺牲干部的遗像和遗物。“他们有人坠下山崖,有人疲劳心梗,有人用86本笔记本留下了思考与实践,最年轻的只有22岁。”讲解员讲到此处时,来自广元的刘灿泪眼婆娑,“他们无惧无畏、冲锋在前,甚至不惜用生命去和贫困斗争,是我们的榜样。”29岁的刘灿是名护士,曾多次跟随医疗队伍到偏远山区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她说:“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尽己之力,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