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正文

现在的生活,叫幸福!

时间:2020-08-25

两年前的春节,在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新村聚居点,贫困户吴廷术家的鞋柜里一人摆了五双新鞋,这是夫妻俩活了半辈子第一次告别一双黄胶鞋穿一年的日子。“没有这新房子、水泥路,就是有了钱,也舍不得买新鞋。”妻子黄翠容说,夫妻俩是再婚家庭,两个人有三个孩子和两个老人需要照顾,山沟沟里的老房子早就成了危旧房,夫妻俩只好带着孩子在外打工。

2016年底,桅杆垭村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把长期生活在安全隐患区、设施配套艰难区、工程移民区等生活环境、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进行统一搬迁,每户每人补助2.5万元,在聚居点集中安置21户村民;黑化拓宽村道路7公里,建起集中供水点,天然气户户通。“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每天有人打扫,下再大的雨都没有泥汤汤,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向城里人靠拢。”自筹5000元搬进新居后,黄翠容特意给自己和丈夫每人置办了五双新鞋,“黄胶鞋,是到园区务工穿的;运动鞋,是饭后跳广场舞穿的;棉鞋,是串门聊天穿的;皮鞋,是上街和走亲访友穿的;拖鞋,是晚上洗脚时穿的。”

如今,新鞋已成旧鞋,黄翠容家每年添置的新东西也从几双鞋变成新床、新电器、新手机等等。从一双黄胶鞋到多种款式的新鞋,是吴廷术一家从贫穷到脱贫、到走向小康生活的见证。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守着“巴山小店”的张明锐父子的幸福,就是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无收入的苦日子,住上新房子,还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

今年75岁的张明锐和贫穷斗争了大半辈子,这两年的生活,他才敢说是“幸福”。妻子去世早,张明锐既当爹又当妈将一双儿女拉扯大,女儿1999年出了嫁,儿子张东升却因为家穷一直单身。为了给儿子娶上媳妇,张明锐在艰苦劳动中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加之没钱治病,转化为骨髓炎,严重的时候痛得下不了床,稍微好点了又开始下地,但是种地、养猪、养鸡、养鸭……哪一样也没让这个家庭富裕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8年,在外务工张东升摔伤导致脑震荡,差点丢了命。回到村里,在张明锐的照料下,几年后才好转。给张东升治病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债。2004年,年近花甲的张明锐不甘受穷,外出到工地当门卫。2005年,张东升逐渐康复后,也外出务工。好景不长,2009年张明锐腿疾突然恶化。2010年,张明锐在儿子陪同下回村里养病。回家第三天,他在换洗被脓血浸湿的裤子时,不小心摔倒。“把左腿摔断了,只能截肢。”张明锐说,父子俩打工存下5000元,截肢一下子就花光了。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张家父子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东升被安置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为村里护林,每月收入400元。

2017年,通过治水修路、建设农村新居、发展乡村旅游等系列举措,万寿村脱贫摘帽,从贫困村蜕变为国家AAAA级景区,张明锐父子所在的“张家大院”也被打造为巴山民宿。

“村里对张明锐父子的老屋进行了危房改造,又帮他们办营业执照,并把‘巴山小店’这个村里的文旅品牌授权他们使用。”万寿村第一书记朱可说。

依托网红民宿“张家大院”的客流量,张明锐父子的“巴山小店”一年能挣一万多元,从而顺利脱贫。父子俩还通过村里的扶贫产业收益,每年有分红。

“现在的生活,叫幸福!”这是吴廷术夫妇、张明锐父子的真情流露,更是全市49.42万贫困人口的共同心声,尽管贫有千百种,但是幸福的声音是相同的。自2014年精准扶贫全面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各级领导干部既挂帅又出征,各项政策精准落地,一次大搬迁解决了5.3万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一根小水管保证48.8万名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一条条不断“加密、联网、升级”交通路网,累计投资445.06亿元,铺筑起一条条穿山越岭的脱贫路、小康路、振兴路……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县全部脱贫,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6.3%降至0.06%。


  • 作者:何欢
  • 来源:巴中日报
  •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