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频道 > 理论调研 正文

法治是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时间:2013-12-13

    人类文明进程几千年,走到今天,法治已经成为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法治首先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要具备法律意识,拥有法治精神,一切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都必须接受法律制度的刚性规范和约束。法治又是一种国家治理状态,法治社会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情况下,在完全服从和体现社会整体利益和群体意志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个体意志与行为自由的社会状态。

与“法治”和“法治社会”截然对立的是“人治”和“人治社会”。在人治社会里,存在着一种超然于法治之上的人或人的群体。这个人或人的群体似乎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和道德,因而拥有超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权利和社会地位。在人治社会里,也存在着法律制度,即法制,但这种法制却被“人治”异化成少数人对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施行“法治”的工具和手段。

法治与人治都是人类文明重要成果,法治社会与人治社会是人类探索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基本模式。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类的进步,“法治”取代“人治”已经成为煌煌大势。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也不应该有那么一个或一群超然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之上的所谓“智慧超群”、“道德高尚”的个体的人或人的群体,因而也绝不允许有那么一个人或人的群体拥有违反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遵循的社会规则的权利。

人类社会经历几千年演进,穿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漫漫时空,到现代社会,“人治”的观念意识和人治社会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法治意识则成为一切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主流意识,法治精神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观。但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度中,法治观念意识及国家和社会治理形态又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模式,我们所推行的法治理念、法治国家和社会建设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推进中国特色法治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这里,党的领导是根本,依法治国是手段,人民当家作主是归宿。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确保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政府及司法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而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必须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广大社会成员是法治社会的受益者,他们在完善的法治社会里充分享受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接受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进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目标。

  • 作者:佚名
  • 来源:巴中日报
  •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