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专题 > 食品安全 正文

路边的蘑菇不要随便采 医生提醒:购买野生蘑菇须谨慎

时间:2021-08-05

路边的蘑菇不要随便采 医生提醒:购买野生蘑菇须谨慎(图1)

野生蘑菇。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巴中,多雨湿润、植被茂密。每年入夏后的充沛降雨,给各类野生蘑菇营造了天然的生长环境。品种繁多的无毒野生蘑菇被端上餐桌,让巴中人的味蕾得到充分满足。然而,一些蘑菇披着美丽“外衣”,却暗含毒素。人们一旦误食毒蘑菇,轻则上吐下泻,重则危及生命。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近段时间流传的这首歌曲“土味十足”,更提醒着人们要时刻警惕蘑菇中毒的风险。日前,记者从巴中市中心医院了解到,自入夏以来,巴中已出现多起因误食毒蘑菇而送医的案例。那么,到底该如何分辨野生蘑菇有毒与否?若不幸误食毒蘑菇,又当如何应对?

野生蘑菇走俏市场 市民分辨各有“妙招”

8月4日清晨8时许,状元桥市场熙熙攘攘,附近的居民在此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菜品。家住玉堂街道苏山村的黄大姐,正在市场入口处吆喝着售卖自己新采的蘑菇,吸引不少市民前去购买。“我都在这个市场上卖了几天蘑菇了。”黄大姐说,由于林下采的蘑菇颇为原生态,加之口感较好,往往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卖完一筐。

拾了20多年蘑菇的黄大姐,对于分辨蘑菇有毒与否有着自己的心得。“一般来说,像红色、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蘑菇大多有毒,不能去碰。如果颜色呈灰色,且菌头似伞、手感平滑、无异味的蘑菇,则大多无毒。如实在分辨不清楚,那就最好不要去采摘。”黄大姐介绍。

市民何先生是一名典型的蘑菇爱好者,煎炒炖煮蘑菇都是他的最爱。每逢雨过天晴时,他就会驱车回老家树林里采摘蘑菇。采菇、食菇多年,何先生一直沿用家里祖传的“土办法”来分辨蘑菇是否有毒。“小时候家里人常说,在煮蘑菇时,得放几瓣蒜一起煮。如果蒜变黑,说明蘑菇有毒;反之,则代表蘑菇可放心食用。”

误食蘑菇引发中毒 美味背后暗藏危险

入夏以来,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肾脏风湿病免疫科连续接收多起因食用蘑菇而中毒的病人。“自6月以来,便有10余人因蘑菇中毒而住院,其中以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症状居多。”该科主治医师龙海介绍,每年都有不少人因误食毒蘑菇而就医。

8月2日,市民曾先生一家就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住进了医院急诊科。“朋友去南江玩,返回途中时买了几斤野生蘑菇,分了一些给我尝鲜。可没想到,当我炒熟吃了后,不一会儿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曾先生说,联想到可能是食物中毒,一家人急忙赶去医院就诊。好在蘑菇毒性不大,经催吐后一家人已无大碍。

“误食野生毒蘑菇,症状较轻者,经过催吐、排泄等治疗就可以出院,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要持续住院治疗。”龙海介绍,在6月底,有一对因食用蘑菇中毒的母子前来医院就诊。其中68岁的母亲因抵抗力较差,除了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常见症状外,还出现精神不安、躁狂的反应。龙海说,根据临床经验,病人若受蘑菇毒素影响而导致精神受损,这属于较为严重的状况。好在送医及时,经住院治疗两天后,这对母子平安出院。

链接

医生提醒:买蘑菇要“三看一闻”一旦中毒及时送医

据悉,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大约有435种。对于种类多样、形态各异的野生蘑菇,市民在采摘、购买时应如何分辨呢?

龙海介绍,一看颜色:有毒蘑菇一般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二看形状:无毒的蘑菇通常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柄下部无菌托,上部无菌轮;有毒的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轮、菌托。三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一般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往往有浓稠分泌物,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四闻气味:无毒的蘑菇一般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常有怪异味。

“对于市面上销售的野生蘑菇,市民一定要谨慎购买。若是自己不认识的,最好不要轻易购买。”龙海提醒,在家加工烹调野生蘑菇时要炒熟煮透,最大限度降低中毒风险。若是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听幻视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如不能及时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尽快排出体内未被吸收的残菌和毒素,从而减轻中毒症状,并待条件允许时及时前往医院。

短评

舌尖上的警钟应长鸣

何海燕

前几天,母亲打来电话,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们千万别食用野生蘑菇,弄不好会中毒的。说她有一个朋友就是因为食用了野生蘑菇,在医院里躺了好几天,差点命都没了。

听完母亲的话,不觉感叹,每年夏天都能听到蘑菇中毒的事件,看到蘑菇中毒的报道,蘑菇中毒何时休?

追求舌尖上的美味享受无可厚非,但因中毒而送医就得不偿失。

细细分析,总能发现这些中毒者的一些相似之处:侥幸心理、经验主义,认为自己能够分别蘑菇是否有毒,中毒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殊不知,往往这些人就倒在了自认为的经验上。

舌尖上的警钟应长鸣。蘑菇形态各异,颜色不一,要辨别哪些是毒蘑菇,哪些是可以吃的蘑菇不是易事。因误食毒蘑菇而送医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好吃嘴儿”引以为戒,勿采、勿买、勿食野生蘑菇,也希望,不会再有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 作者:王雪 郑栋梁 文/图
  • 来源:巴中日报
  • 来源:网络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