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正文

【巴中日报】深山藏古村——走进传统村落玉女村

时间:2020-11-17

玉女村隶属于恩阳区雪山镇,因村东有玉女寨而得名。村落呈心形布局,距巴中市区约55公里。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走进村子,古柏掩映中,古色古香的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犹如一幅画卷。去年,玉女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1月10日,记者来到玉女村,寻访这里的历史文化印记。

壹 玉女寨是兵家必争之地

玉女村属山谷地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是玉女寨,最低点是马蹄滩河心。村内坐拥山景、山寨,庙宇及摩岩造像,均有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据资料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以后,大量湖广移民进入四川,玉女村方有目前的姓氏在此定居。最初,这些移民只是插占为业、结草为庐,无正式的居住场所。及至清中期,各姓氏人口逐渐繁衍壮大,基本形成村落格局。到清后期,村里居住人口不断增加,村落面积也逐渐扩大。

“村子以玉女湖为核心,串联起玉女寨、何家院子、卢家老屋、向家大院等民居,村落脉络清晰。”玉女村村支书向光聪介绍,村东南面是玉女寨,寨里有玉女观,常年香火旺盛;西北面是断垭梁,山断如切,美景壮观;南面是文童山,与玉女寨遥遥相对,好似一对金童玉女暗递秋波。村域内有野猪、麂子、锦鸡、兔等野生动物,银杏树、香樟树、柏树、楠木等树木。

说起玉女村,就不得不提玉女寨。通过走访,记者发现玉女寨是一座孤立的小山包,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观其地形,三面筑有寨墙,寨墙至今保存完好。一面临陡峭的绝壁,是一处攻守兼备的军事要地。山上,地势平坦,稍有起伏,树高林密,不仅利于排兵布阵,肥沃的土地还能解决后勤补给问题。

史载,宋理宗端平三年,蒙将阔端侵蜀,越三关破三泉,摧利(广元)捣阆(阆中),窥文捣巴(巴州),九月前锋至合川,十月陷阆中、潼川(三台)、成都。淳祐二年蒙军陷遂宁、泸州,六月,宋朝廷命工部侍郎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以孟珙为安抚使兼知重庆,分别经营东、西川,以御蒙军。余玠上“经营四蜀图”,分兵各戎司约五万作防御布署,巴州讲武军二千人,以张实治军旅,筑城堡。玉井成为蒙古大军南下攻击的大门,当地一位李姓女子带领族人约一千余人,按照余玠的思路,依山筑寨,抗击蒙军,在玉井东侧山上筑寨,花四年时间,建石砌寨墙十余公里,开东、西、北三面寨门,南为陡峭石壁,并带领族人在山上开荒种地,在山顶西边低沟地带的石头上凿出一个巨形月形石水井,可供千人生活用水。

李姓女英雄依山筑寨,带领族人抗击蒙军五年有余,保住了一方平安。蒙军入剑门,取利州,击阆中,途经这座山,久攻不下,转而攻取阆中。宋恭帝德祐元年,山寨破,女英雄战死,死后族人在山西北侧石壁上硬凿一个石棺,将女英雄葬于石棺之内。当地人认为女英雄能够带领族人筑寨,保一方平安,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下凡专门来保护百姓的,故称其为“玉女”。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将此山称为“玉女寨”,并在山顶修“玉女观”一座,塑玉女真身,世代香火不断。

明崇祯末年,张献忠自陕入蜀,久克广元不下,转而攻阆中、巴州,玉井何姓族人躲进玉女寨避难保全了族人。清嘉庆元年,白莲教猖獗,玉女寨四周百姓,何姓、谢氏等均入玉女寨避难得以保全。清末民国初,玉女寨被匪首潘刚攻破,火烧玉女观,抢劫财物,从此玉女寨走向清冷,只留下古寨墙、古寨门等残垣断壁保存下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玉女观重修,香火绵延至今。

贰 民居构造精妙古朴

“向家大院面积比较大,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里。我们那辈人中有很多人在院里玩耍过,这里承载着许多人童年的回忆。”在向光聪的带领下,一览向家大院的风貌。记者看到,向家大院高墙古朴,窄巷深幽。置身院内,叩响锈迹斑斑的老门环,推开吱呀作响的陈年木门,走进一间间饱经风霜的老屋,如同走进了历史,使人恍然生出一种穿越之感。

向光聪介绍,向家大院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玉女村南面,坐南朝北,与卢家老屋隔河相望。向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川东北民居,呈品字形修建,青瓦青砖,明暗两道甬道,暗甬道24米长,明甬道7米长,正殿双檩双挂。进入院落正门口,两边是川东北典型的暗式吊脚楼,正堂屋前五步台阶,正面六根大柱,两侧分别三根柱,院落入口是横向50米的跑马场,正中是一段明甬道。正堂屋后壁正中供向氏先祖向士壁神位。走进院落的墙壁,记者看到院坝的条石上题有字,经过岁月的侵蚀字体脱落,已看不清楚具体内容。“红军的队伍在这里驻扎过,条石上面刻写的是宣传标语。”向光聪介绍。

玉女村民居屋檐大出挑是其独特特的构造方式。“利用穿坊出挑,挑坊可达两米以上,挑枋上以瓜柱作为支撑,当地称‘齐瓜儿’。”向光聪介绍,玉女村传统建筑均采用穿斗木构架。每檩下立柱或每隔一檩立一柱。隔檩之下即用瓜柱,檩距约三到四尺。一般为五至七檩。玉女村基本采用柱柱落地的做法。柱与柱之间采用穿枋联系成一体,穿的数量通常在三道以上,视进深而定。柱脚处为连通的地脚仿,然后与柱向置于通长的石连磉(柱子下面的石墩)或基脚石上。采用穿斗式构架,可以用较小的材料建筑较大的房屋,而其网状的构造也很牢固。

玉女村民居在堂屋正面墙上都设有供奉祖先神位的神龛、神榜。神龛用木制,大小不一,大户人家的神龛造型雕花十分精致,其上还有描金彩绘;神榜一般是在木板或墙壁上贴红纸,写黑字,榜上有横匾,两侧是对联,一般用红纸书写。富家多是木制匾、联,木制对联还有较为少见的弧形“抱柱对”。此外,堂屋墙上还有另一类牌匾装饰,当地称为“万卷书”,通常是在婚庆时由亲友相赠。

除了古朴的民居外,玉女村最特别的就是这里的祠堂群,这些宗祠的规模不一,有大有小。其中,最有名的是何氏家祠。

据何氏祠堂的石刻碑文记载,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八年,历时八年,于道光十六年竣工。祠堂外墙用青火砖砌成,左右两扇墙分别建有烽火墙,内墙全部采用圆木穿斗式框架结构。祠堂大门两侧呈八字形,屋顶呈八角形,屋脊两头分别呈上翘,飞阁流檐,正殿屋脊正中塑魁星点斗。祠内雕梁画栋,正殿六根直径约0.4米的圆柱整齐均匀排列,立六块高约5米的石刻碑文,记载何姓源流、发展历史、何姓历代先祖名讳,建祠过程等,正中刻有“庐江何氏历代左昭右穆高曾祖显考妣之神主位”。殿内壁画典雅古朴、龙飞凤舞,正殿及两边廊道挑梁24个坐头上分别刻有以“忠、孝、仁、义”为主题的木刻浮雕画,木刻全部采用镂空阳刻,栩栩如生。

向光聪介绍,玉女村许多古民居是私人房产,目前对古民居的保护措施采用“三不”原则,即不准乱修、不准乱建、不准毁坏,只允许简单地维修、翻盖,尽量保持原貌。

叁 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如今的玉女村,一幢幢新楼房沿着街道修建,现代民居与古宅院相得益彰,井然有序。当年的官道已变成用水泥修建而成的环村公路,走上去仿佛还能让人感觉到那段沧桑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玉女村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古建筑、民间音乐等,其民歌主要有劳动歌、号子歌、山歌、婚嫁歌谣、祭祀歌谣,还有竹编等手工艺。唢呐是该村的特色,已有200年历史。以前,村内男丁会吹唢呐之人十之七八,主要用于活动节庆、祭祀、婚丧嫁娶。“民国以前,村民对乐谱不清楚,为了能够记载乐谱,用‘哩罗来罗哩哩来’来代替唱名。”向光聪介绍。

据记载,村落的民歌产生于清代中期。玉女村这一带靠近剑门关,清代交通不便,全靠挑、背、抬三种方式进行货物交易。繁重的苦力劳动之余,为了缓解劳累,玉女村村民将湖广文化与巴文化结合,编一些段子以音乐形式说唱。

向光聪介绍,玉女村流传的民歌有一百多种,如:《月儿落西下》《太阳当项过》《花福包》《吴幺姑》《二月百草生》等。每一首民歌都是个精彩的故事,《二月百草生》是其中比较长的一首民歌。“二月百草生,好耍不过柳州城(今平昌县白衣古镇),柳州城里出美人,哥儿做生意,歇在她店里,内人美貌起了意,起了意,真起意,问姐要烟吃,福包取,烟儿未存装,问姐要酒尝,大缸菊花酒,小缸桂花香,看你论喝哪一缸?大缸我不喝,小缸我不尝,我要枣子酒儿泡冰糖,姐儿去打酒,哥儿随后跟,步步踩拢脚后跟,有话你就说,莫踩奴的脚,旁人看见耻笑我,话儿到嘴边,不好对姐言,心想要个花儿玩,花儿倒还有,要到十八九,十八九岁你拿走,那是莫来头。”向光聪介绍,“民歌里面夹以‘嘿,喂,哟,得儿,哟儿’这些衬字在里面,非常优美动听。目前,村里记得住这些民歌的人所剩无几,能够唱这些民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走在玉女村,处处可见红色遗迹。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木门镇(今属广元市旺苍县)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将原三个师扩编为三个军,会议改编后,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王树声任副总指挥,倪志亮任参谋长,傅钟、曾传六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原红12师扩编为红9军驻扎在玉女村,第25师、第27师驻扎在玉井寺、向家大院、卢家祠堂、何氏祠堂等地。红9军宣传队在向家大院开展红军政策宣传培训,在红军的政策宣传下,玉女村有数百人参加红军。红9军在玉女村驻扎期间留下大量红军标语,目前发现的共计42幅,其中石刻标语12幅,尤以玉井垭口保存完好的“活捉刘湘、平分土地”“赤化全川”最为醒目。


  • 作者:彭敏
  • 来源:巴中日报
  •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86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Top